ld乐动体育官方网站

最新动态 News

数字营销领域最新动态与职场进阶方法论
首页 > LD乐动商学院

玩“视”不恭(1)— 如何大开“演”界?|LD乐动商学院

发表时间:2020.12.25

课前导语

       为了提升演员、编导、剪辑、摄像等视频岗相关人员的工作技能,LD乐动商学院邀请具有多年行业经验的杨望、吴辉、王耀立三位同事,为大家带来以《玩“视”不恭-视频达人C位出道计划》为主题的一系列赋能培训。

第一期,我们特邀北京视频中心具有多年表演、导演、摄像等行业经验的王耀立,带来了一场主题为《大开“演”界》的内容分享。

讲师介绍


主讲师:王耀立

职务:LD乐动传媒集团视频中心摄影师

1.jpg

 开 场

王耀立:

       很多人好奇我作为一名摄像,为什么要给大家讲述「大开演界」表演的内容呢?其实,在来LD乐动之前,我的主要身份是制片和导演,任职过成都开心麻花舞台执行导演,也曾参与过多部文艺电影制作。

今天的课程,我将围绕以下4个板块和大家展开探讨:

1、拍摄脚本

2、机位与镜头关系

3、语言节奏与重音

4、规定情境与交流

Part 1-拍摄脚本

       短视频拍摄脚本,主要指的是故事的发展大纲,是用来确定整个作品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拍摄的具体细节的。主要包括:画面的内容、景别、台词、拍摄方法和技巧等内容,根据具体化的需求可能会有一些不同的差异。

2.jpg


       我们目前的短视频脚本,相对来说还不太规范,整体感觉上也更接近于剧本。无论是演员和摄像,确认场景和道具的难度都比较高。大家写拍摄脚本的时候,尽量写详细清晰一些会更好。

Part 2-机位与镜头关系

1、机位

       机位指的就是摄影机所在的位置,在拍每个镜头的时候,演员要了解摄影机的位置,尽可能的把脸呈现在画面里。

3.jpg


      短视频拍摄属于镜头前表演。演员所有的表现都是通过镜头的画面来记录的,所以每个位置都要照顾镜头。由于拍摄现场环境限制,摄影师在现场要多找构图,及时调整演员的位置,演员同样需要配合摄像师找机位,而不是站在那里等着摄像师来拍摄。4.jpg


▶️常见机位

       摄像还要随时随地想着自己想表达的东西,怎么通过镜头去展现。这就涉及到演员的位置关系,比如正反打、过肩拍。就像是过肩,我们就要思考,肩膀给多少,怎么才能拍的更好等问题。

2、景别的应用

我们开看经常用到景别,远景、全景、近景、中景、特写。镜头由远到近,节奏感越来越强。

5.jpg


▶️由上至下,由左至右依次是:远景、全景、中景、近景、特写

      远景,故事的开端或新的场地会用到,主要强调人物所处的环境,从环境中大概能知道当时的时间和地点。

      全景即人在画面中占的比例少,主要强调人的肢体动作,和全身照差不多,环境成了一个背景。

拍视频这些镜头经常来回切换,最常用的镜头还是中景。中景主要强调人的动作和表情,和半身照差不多。叙事阶段基本都是中景完成。

近景主要强调人的表情,和证件照差不多,而特写还包括主要强调人的局部,如脸、手、眼睛、嘴巴等, 还包括事物主体:手机、笔记等。

特写在视频中起强调内容作用。故事的高潮会用到1-2秒;用近景或特写,对人物表现力的要求比较高。

3、镜头关系

镜头关系分为客观镜头和主观镜头。

       客观镜头又称中立镜头,是短视频拍摄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拍摄角度,摄像机作为旁观者来捕捉周围的场景。比如我看到前面两个人在吵架,我的镜头角度就是客观镜头。

       主观镜头指的是摄影机作为戏中人物动作的参与者去观察周围环境。摄影机镜头代表角色的眼睛,记录角色所看到的景象。画面用主观镜头呈现时,演员和观众就像在聊天,演员说到“点击视频下方”的时候,我总会用主观镜头对着他,他们可能就会问“你为什么要对着我?”

其实就是因为,当镜头从客观变成主观的时候,可以拉近与观众做一件的距离。在引导下载阶段,我们只有用主观镜头呼吁,才能高效地促成这单交易。

Part 3-语言节奏与重音

1、语言节奏

       良好的语言节奏是我们现在比较欠缺的部分。不能掌握良好的语言节奏,演员说话就会比较平,没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色。我们看以下几种语言节奏,分别要在什么情境下应用:

高亢型:声音偏高,语气昂扬,语势上行,给人 以雄壮威武的感觉。比如类似“重要通知、重要通知”这种非常容易洗脑的配音,就可以用高亢型语言节奏。

舒缓型:说话从容舒畅,起伏不大,声音适中, 是一种稳重、自然的表达方式。这种声调比较适合年轻妈妈。她们把语气声调放缓,以有亲和力的方式安利产品,给人的感觉是她在讲述自己真实的经历和感受,会更加有信服力和带入感。

低沉型:声音偏低偏慢,语气压抑,语势多下行, 给人以庄重、沉闷的感觉。比如保险类广告“因为病情筹不到钱,没钱治病了怎么办?“通常还会讲话之前先叹气,加强下沉的感觉。

轻快型:明快清晰,多扬少抑,听来不费力,让 人感到活泼、流畅。日常对话中经常运用此型。短视频广告中,输出“XXX语数双科,18个写作技巧”等卖点的时候,也常用轻快型语言节奏;

紧张型:语速较快,句中停顿较短,但声音不一定高。用于须加以澄清的事实申辩和紧急情况等。一般用于辩解或者紧急情况发生的时候。比如突然接到紧急电话:“我是谁,我在哪里,你在哪里?”这种情况下,演员会加上自己的气息,声音比较急促。因为人紧张的时候呼吸是阶段性的,这种气息会把仓促紧张的情绪带动起来。

凝重型:既不高亢,也不低沉,清晰沉稳,用于某些语重心长的说服教育和发表言论、抒发情感等。一般在保险类视频中,运用这个语言节奏会更有说服力。比如说到“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。”等警醒话语时,用凝重语调,很多家里有孩子的家长就会下意识地觉得这句话说的就是自己。

2、语言重音

       我们再来说一下语言重音。在语言表达中,为了实现表达目的,强调或突出某个词、短语、甚至某个音节,称为重音。理论上的重音在可能是常规意义上的语法重心。一般会集中在形容词、动词、谓语部分。比如说「美丽的天空、漂亮的天空」,形容词部分我们的声调就会加重。

重音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。在短视频表演中,更多的是强调逻辑重音,即通过重音突出表达需求和思想,确定这种重音比较鲜明和有感染力。

比如:

我喜欢听薛之谦的歌(强调“我”喜欢...... )

我喜欢听薛之谦的歌(谁说我“不喜欢”? )

我喜欢听薛之谦的歌(不喜欢“看”或“唱”,喜欢“听”)

我喜欢听薛之谦的歌(强调喜欢听“薛之谦的歌”)

同样一句话,重音放的不一样,表达的意思也就不一样。重音不是想放哪里放哪里,而是根据当下语境,把它添加在合适的位置。

Part 4-规定情境与交流

1、规定情境

      无论是编导还是演员,规定情境都是我们目前最欠缺的部分。所谓规定情境,指的就是人物所面临的各种情况,比如剧情发生的时间、地点、 环境、人物之间的关系、人物出场之前及此时此刻发生的事情等等, 概括起来称做“规定情境”。

      规定情境又分为外部情境和内部情境,外部情境指的就是剧本的事件,也就是剧本的情节、 格调,剧中生活的外部结构和基础。这是演员创作所必须依据的一切客观条件的概括,也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各种外因的根据。

       内部情境指内在的人的精神生活情境,包括人的生活目标、意向、欲望、资质、思 想、情绪、情感特质、动机以及对待事物的态度等等,它包含了角色精神生活和心理状态的所有内容。

       我们假设一个场景:一个人气喘吁吁的跑进来。他跑进来是发生了什么事?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呢?前面的故事铺垫,对演员的情绪和接下来的故事都拥有至关重要的影响。如果没有前面的铺垫,这个人的动作其实就是不成立的。因此,我们在构架脚本角色的时候,要把故事的来龙去脉,外部情境和内部情境,在脚本中交代清楚。

      演员在拿到脚本那一刻,要做的第一件事其实是分析脚本。很多演员在拿到脚本之后,往往直接开演,但每个脚本都是一段故事,演员的台词和情绪在这段戏里是连贯的,既然出演了,我们就要把角色立住。所以,演员在创造角色的过程中,必先分析全剧及其规定情境。

      编导在前期创作时,很喜欢扒本。别人的脚本怎么写,我们连话术都照搬。其实这是不成立的,因为规定情境和人设不一样,有些演员就说不出这样的台词,最后使得视频成片质量也不尽人意。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,编导在创作前期,就要构思人物所处的环境、情况、人物关系、人物的精神生活和心理状态(如 意向、欲望、动机、情感等),根据情境设定创作脚本。

      有了规定情境,演员在实际表演中,可以根据本人的生活经验和所见所闻,假设出人物“此时”“此地”所处的具体境况和特殊遭遇,以激发人物应有的自我感觉,从而进入良好的创作境界。

      比如我饰演妈妈,但没有到年龄,不知道当妈是什么感觉,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作为参考,假设这个角色在这个情境下的感受和思想,让他们反射到自己身上,实现更好的情节演绎。

2、表演交流

      我们再来聊聊表演交流。交流其实就是指剧中人物与人物之间语言、情感、行为动作等的相互传递、作用和影响,接收并反馈的过程。它不仅是片面的语言交流,还包括眼神、状态、情绪等多个维度的交流。

交流分为演员自身的交流和人物与人物的交流。

· 演员自身的交流

       演员自身的交流,即人物在行动中与自己的想法、感情之间的交流。首先演员要认清自我,在短视频中往往会以独白的形式出现。

       我们在拍摄过程中,经常需要对手演员来为我们搭戏,但很多演员在搭戏的时候,因为画面框不到自己,所以不会照顾画面中演员的情绪,这是非常不对的。因为演戏不是单从表情演出来的,更应该从内而外抒发自己内心的感觉。比如一个人生气,不管表情和眼神能够体现出来,甚至抽搐呼吸都要跟上的。

        人在不同状态下说话都是有呼吸的。比如口播时呼吸,很多人会一吸一抬头,这种方法会导致气上提,沉不下来,抬头的时候鼻孔也会很明显,导致动作很难看。正确的方法是让呼吸下沉,吸到小腹,小腹位置正常呼吸,肩膀是不动的,这样气息才够稳。

        还有演哭戏,正常情况下用借代法,想象与你有关的事情,但把这件事与角色关联起来是非常困难的。有个技巧可以分享给大家:先把眼睛闭上,然后再睁开,让眼睛集中看中间,刺激内眼睑,让眼睛感受到酸痛后,很快就能哭出来。这个时候,一定要加上自己的呼吸。

       人在感受难受以后,气息会慢慢往上,然后下沉,然后再慢慢往上走,身体会跟着抖动,一般20~30秒之后,难受的感觉就会上来。因此,在表演哭戏的时候,一定要给演员一定的空间,让演员慢慢找感觉。

·人物与人物之间的交流

       再说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,人物与人物之间的交流是在相互中进行的, 也可以叫做相互行动。主要指在想法、感情、目的和欲望上的相互作用。人与人交流最常见的比如聊天,其实都是为了促成一个目的:两个哥们见面,说晚上吃啥去呀,接下来基本是要发生一件开心的事儿,这就是他们的状态表达出来的。所以交流一定会相互给予反馈。

       人物除了与自身交流,与人物交流,还要与镜头前的观众交流,所以我们在口播的时候,一定要明确交流的对象是谁。

       比如拍教育的口播视频,面对的对象可能会是30岁左右的妈妈,我们需要模拟资深老师、同龄妈妈的讲话状态,让她感同身受。所以,我们在和镜头前的观众交流的时候,要努力和镜头前的「他」互动,虽然「他」没有给我们直接反馈,但我们是能感觉到的。

       最后强调一下动作反馈。台下的人听我讲话,在我说一件事大家表示认同,我随时跟着点头示意,并说这件事特别好的时候,大家就会确信这件事就是这样。这是为什么呢?

       其实是因为用我的表情和动作表达了赞美的感觉,并且用动作拉近了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,这就是动作反馈的魅力。

       口播的时候,很多演员因为手部不动,导致整体表演看起来比较刻板,刻板就会导致和观众之间的距离比较疏远,不能使广告形成很强大的说服力。所以,我们要学会用肢体语言和观众传递互动交流的感觉。

      很多演员在表演中会遇到手势不知道怎么做的困扰,这是因为心里没有支撑,人设立不住。我的建议就是:当做到左手在下,右手在上肢体表达时,一只手作支撑,另外一只手做反馈,将会形成更强的代入感,会看起来比较自然。总体来说,没有什么特定动作一定是对的,我们根据实际的语言情境,自然表达就够了。

      这节课就讲到这里,非常感谢大家的聆听,我们下次再见!